创新翻译专业教育模式,培养新时代高层次翻译人才
2023-02-08 15:43:07 来源:网络 点击:
创新翻译专业教育模式,
培养新时代高层次翻译人才
——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调研座谈会综述
黄友义 杨平 邢玉堂 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协会
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和《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将翻译专业列入文学学科门类专业学位类别,不仅可授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还可授予翻译博士专业学位,标志着我国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完整的翻译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基本建立起来。这是我国翻译学科与翻译专业教育发展的里程碑。
2020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明确指出,专业学位类别设置的基本程序之一,是由“相关行业产业主管部门、行业产业协会和学位授予单位提出建议”。中央关于翻译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也将中国外文局及其主管的中国翻译协会列为规划落实的主要责任单位之一。在此背景下,2022年11月3日和9日,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协会和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分别举行了两场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调研座谈会,结合国家战略和翻译专业用人需求,就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开展深入调研。座谈会邀请到来自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联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文旅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社、重庆市外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外文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商用飞机公司、中电金信数字科技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公司等18家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代表和专家,重点围绕“高层次翻译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和“对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机制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讨交流。
一、高层次翻译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两场座谈会的调研对象均来自翻译实践一线用人单位。在两场调研过程中,与会代表对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定位具有广泛共识。大家一致认为,面对中国社会发展,各单位对实践型高端翻译人才都有需求,都非常支持将开设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翻译领军人才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与会各方就“高层次翻译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提出以下观点:
(一)良好的政治品格
翻译工作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桥梁,对于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与会各方都将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保持鲜明的政治立场、严守国家机密、具有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政治敏感度作为高层次翻译人才应该具备的头等素质和必备条件。其中有些单位的发言代表还提到应具备在国际交往中的斗争精神和斗争能力,敢于直面并回击造谣抹黑中国形象的言论,阐明事实真相。
(二)精湛的翻译能力
掌握扎实的中外双语或多语翻译技能,具备翻译与语言服务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是翻译人才应具有的基础素质。高层次翻译人才不仅要能灵活实现双语或多语间的转换,还要能够参与重大翻译任务、胜任重要翻译工作,具有大量语言服务实践经验,有能力解决在实际翻译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出席座谈会的绝大多数人员强调,当前亟需培养能够使用融通中外的语言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人才,提高中译外翻译能力十分重要。这是当今时代翻译领域的一个明显特点。
(三)跨文化传播的能力
在对外话语传播中,中国故事不仅要通过翻译“走出去”,更要“走进去”,只有用外国人愿意听、听得懂的方式进行翻译,才能对其观念、情感、价值和行动产生影响。与会人员认为,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能够摆脱本土思维的局限性,实现跨文化话语体系转换的能力是高层次翻译人才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具备这项素质不仅需要掌握传播策略技巧,还需要在中国和语言对象国的基本国情、风俗文化、基本国策等方面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准确理解能力,能够在不同话语之间找到共同点、交汇点、共鸣点,从而达到交流传播的目的。
(四)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
国家话语的对外传播是个系统性综合性工程,从传播内容看可以细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医学、科技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自身的术语、概念、范畴和表述,这些集合起来方可全面反映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民族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气象。因此,掌握这些领域的专业知识是通过翻译准确对外阐释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必要前提,也是实践型、应用型高层次翻译人才的重要特征。翻译人员因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而需在工作岗位上进行二次培养后才能胜任岗位要求,是目前各专业领域普遍存在的现状。
(五)广阔的国际视野
任何行业在发展进程中都不可避免走向国际化,尤其是当今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得国家间的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步入国际化的步调将越来越快。在这个过程中,高层次翻译人才只有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才能够接触到世界最前沿的学科知识,在国际化背景下按照国际事务的运行规律,参与推动相关行业产业顺应时代发展,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突破性进步。
(六)对翻译技术的掌握
科学技术特别是翻译技术的发展,对语言服务行业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许多大规模翻译项目中,只有充分依靠新技术的帮助,才能更好地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掌握翻译工具和相关技术也已成为高层次翻译人才必备的素养和技能。
除以上意见比较集中的6种能力素质外,与会人员结合各自单位实际情况也提出了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观点,如高层次翻译人才要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以实现专业知识素养和技能水平与时俱进,持续提升;要有正确的受众意识,多从受众角度考虑问题、进行翻译,了解受众的语言习惯、思维习惯、文化背景等,避免译文在受众中产生误解或者不好的意象;在掌握现代中外语言历史文化的同时,还应对中外古代语言和传统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和掌握,通过追溯古典语言和历史文化的源头,理解现代语言中的难点概念及其所承载的思想文化;要在行业内发挥领军作用,管理和协作意识同样必不可少。
二、对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具体意见建议
调研座谈会与会人员就如何推进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提出以下具体意见建议:
(一)生源选择方面
1)要求具备一定的翻译实践经验
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招录人员应具有一定年限的相关行业实践经验,如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优秀毕业生、政府机构从事外事工作的中高级人员、企业专(兼)职翻译人员、从事翻译专业教育的青年高校教师等,在遴选过程中可将具有副高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或通过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二级及以上等技能水平类评价标准作为优先招录的依据。
2)吸收有国外工作或留学经历的人员
在国家经济和行业产业日益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精通国际事务运行规律的领军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招录过程中,可吸收留学归国人员或有海外工作生活经历的人员攻读翻译博士专业学位,也可考虑招录一批知华友华、本领过硬的外籍人士作为培养对象。
3)鼓励非语言专业人员报考
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要坚持突出专业性,为此,应鼓励能够在国家发展和战略大局中发挥突出作用的重点专业领域中非外语专业背景的人员报考,以满足国际交流、国际传播对于复合型翻译人才的需求。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1)培养院校教师应具有大量的翻译实践经验
高校在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依然需要发挥主体作用,高校内部的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生导师应了解语言服务行业和翻译市场的要求、运作方式和发展趋势,具有大量翻译实践经验。同时,为了打造一支满足教学需求的师资队伍,对于从事翻译专业学位教育的教师,要改革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破除以论文发表为唯一标准评价教师的做法,将教学案例编写、翻译项目实施、行业产业服务等教学、实践项目成果纳入教师考核、评聘体系,引导教师向专业型实践型发展。
2)行业业务骨干进入导师组
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师资不能仅仅依靠高校内部的博士生导师,应探索建立导师组制度,推动两院院士、国企骨干、行业领军人物等进入导师组并参与到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实现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翻译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双提升。
3)吸收国外导师
在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面,国外相较于国内更为成熟,可考虑吸收一部分在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国外师资或国际知名企业的专业人员加入导师组。
(三)培养模式方面
1)用人单位和院校联合培养
推进行业产业界用人单位和培养院校建立机制化的产教融合联合培养模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教学课程和考核评价标准,持续共享资源。鼓励用人单位制定定制化人才培养计划,将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和行业难题紧密对接,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增强通过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行业领军人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鼓励院校、用人单位搭建机制性合作平台,以翻译项目为支撑开展联合培养。
2)国内外联合培养
国内外联合培养将更有利于引导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出国际化应用型翻译人才。一方面可建立国内外院校在翻译专业博士培养上的合作机制,引入国际上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手段,另一方面也可推进国际知名企业或国内单位的海外机构与国内培养院校开展联合培养,在国际事务中提升翻译专业博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安排实习实践机会
推动培养单位和行业产业之间的人才交流与共享,策划或对接国家、部门、地方各专业领域中的重大翻译任务,保证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有在行业产业锻炼实践或主持行业产业课题研究、翻译项目实施或项目策划研发的机会,使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在获得学历学位的同时,取得相关行业产业从业资质或实践经验,提升职业胜任能力。
(四)课程设置方面
1)增强课程内容的政治引导性
按照三部委联合下发的翻译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规划有关要求,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中华传统文化、党史国史等内容纳入到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综合运用领导人讲话、重要会议文件、党政文献和白皮书等多语种素材作为教学内容,引导翻译专业博士在学好外语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国家政策和国情。
2)分专业分领域开设课程
翻译天然具有跨学科性质,翻译人才的培养单靠外语学科本身是难以完成的。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须整合相关学科资源,实现翻译技能与专业知识的交叉融合。应推动培养院校与行业产业分专业分领域共同开设实践课程,共同编写精品教材,为翻译专业博士多学科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强大理论支撑,实现翻译专业博士“职业化”“应用性”“专业性”的培养目标。
3)重视非通用语种人才的培养
当前我国非通用语种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应重视培养非通用语种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的高层次翻译人才,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五)评价机制方面
1)注重对实践阶段的考察
已经建立联合培养关系的行业产业机构和培养院校,应共同制定培养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在实习实践阶段的时长、表现、成果应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由导师组依据标准共同进行考核,作为进入撰写毕业论文阶段的前置条件。
2)以翻译成果替代或部分替代论文
应强化专业学位论文应用导向,翻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应注重展示独立承担特定专业领域工作的能力,并在专业领域推出创新性应用成果,探索将翻译作品、实践报告取代或部分取代论文字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