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6 14:31:31 来源:网络 点击:
作为文明间交流的一种手段,翻译是一项古老的事业。中国的佛经翻译,西方的《圣经》翻译,分别是中西方翻译史的起源。从某种程度上说,翻译是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一支重要力量, 进入现代社会后,翻译突破了狭义的文化交流的范畴,进入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交往领域。在大量存在的不同语言地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形式的交往中,翻译是交往形式中的重要的部分。翻译不仅是这些交往活动的中介和承担者,而且成了交往活动本身的内容。正是由于与交往活动的不可分割性,最初的翻译活动往往都是结合在各种交往活动之中的,比如说,交往行为的行为主体,往往同时又是翻译工作的承担者。或者,各个主要的交往单位内部本身就设立了专门的翻译部门。这种现实造成了两个后果:首先,与专业结合的翻译,较少从交往活动中独立分离出来,在分散中无法形成规模化的效应,从而使得翻译服务作为一种商业行为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其次,翻译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一种个人性的行为,缺乏开放性和可比性。我们可以看到,翻译行为的个体性和社会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到现在为止,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扩大,翻译活动也随之增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多样性。但是,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与整个社会的急剧变化状态相适应,同时又受制于翻译活动本身的特点,翻译活动还基本上处于一种纷乱杂陈的自发状态。
一方面,政府各机关、有关公司和科研机构、以及相关单位内部设立的翻译机构仍在继续运作,它们除了完成国家布置的有关翻译工作或份内的工作任务之外,往往会以集体或个人的名义接收外面的翻译工作。经过几十年的积累,这些机构培养了一批专职翻译人员,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他们是中国翻译从业者中的核心力量。另外,面对社会需求情况的变化,这些机构都或早或晚地成立了面向社会服务的翻译公司,成为中国翻译服务形式转化和翻译市场形成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和市场化的全面展开和进一步深入,与日益增大的翻译需求量相呼应,一些纯粹以社会为依托、面向市场的翻译公司应运而生。由于这些翻译公司具有比较鲜明的市场取向,所以,它们一般都具有比较明显的特色。总体上说,这些成立于九十年代下半期的翻译公司有以下几类市场取向:
工程技术类。其客户主要是国内大型引进工程技术项目,以及已经进入和意欲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公司;
法律经贸类。其终端客户是出国留学或探亲访友的个人,或者从事经贸活动的一些中外小型公司;
IT类。由于这类公司的工作重点是网站本地化和网站内容的翻译,或者依托网站进行传统翻译内容操作,而且,其经营方式正处于实验和形成中,有很大的延展空间。这可能是翻译业中变数最大的新的增长性因素。
大量翻译公司的出现,网罗和“培养”了一批新的翻译人员。这些翻译公司内部一般很少或几乎没有直接从事翻译的人员,他们的翻译人员一般都是从社会上招聘来的,而且,其工作方式一般都是兼职的。这些翻译从业人员来源庞杂,除了程度或高或低地掌握了一些外语之外,一般在从事翻译之前,较少经过系统的翻译专业培训。他们大量进入翻译行业后,好处是使翻译界从业人员的专业背景进一步拓宽了,改变了原先主要由外语专业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经培训后从业的状况,使翻译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转向具备了更好的基础。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很明显的,原先就比较混乱的翻译业界进一步失序,处于形成期的中国翻译市场也因低质量服务和恶性竞争而进一步失去市场购买者的信赖和市场秩序,出现了大量的问题。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翻译服务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在整个社会行业中已经初现雏形,翻译市场也已经初步形成,而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正式挂牌营业的翻译公司已有千余家,仅北京一地,就有400余家,这还不包括附设在一些公司或机构下面的、实际从事翻译服务的内部“翻译部门”。从全国范围看,翻译公司的设立已经遍及到了省级城市,发达地区的地区级甚至县级市也都设立了一家或多家翻译公司。而据报载,像沈阳这类省级城市,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认定的专业翻译公司已近20家,另外,没有翻译业务资格,而实际上从事翻译工作的单位,还有200多家。但是据了解,沈阳市既有翻译业务资格,又有专职翻译人员,并且具备较强翻译实力的单位,还不到10家。其混乱和“充水”的程度可见一斑。在“空手创业”、“轻松致富”的“幸福”征程中,低质量的恶性竞争日益泛滥。
近几年,翻译市场的价格不升反降。以广州市为例,据报载,该市的翻译价格战已愈演愈烈,一家外企翻译客户公司承认,与1998年相比,其翻译的成本降低了将近一半。在翻译人员资源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之前,这种价格战的直接后果只能是使翻译的质量进一步降低。无怪乎消费者的抱怨之声不绝于耳,翻译界业内和业外的驱除翻译市场上的“李鬼”之声也再三被提起,从各方面来看,治理翻译市场的混乱状况已经成了业内和业外的一致共识。
市场化——翻译服务行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世界范围来看,翻译市场是一个已经成型并具有较强自律程度的专业化市场。据美国Allied Business Intelligence公司的一份调查,包括人工翻译、机器翻译以及软件和网站本地化的翻译市场的规模预计将从2000年的130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227亿美元。而且,从功能上看,在如今这个全球化和本地化齐头并进的时代,翻译行业发展是否健全,翻译服务是否完善,可以成为衡量一个社会的建构是否具有弹性和发展潜力大小的一种指标。
中国目前翻译市场中存在的混乱现象已经损害到了各方的利益,这种无序混乱的状况继续存在甚至恶化下去,将使中国翻译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进一步丧失。
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除了吁请政府的工商管理部门和文化教育部门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之外,根本的改变之道在于加强翻译服务行业内部的自律和管理,走一条彻底市场化的道路。
对于市场化的认识,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考察。
从宏观上看,市场化就是建构一个具有高度自律性的市场体系。从总体上考虑,这个市场体系必须具备一些标准,比如:
1. 操作性较强、业内共同认可的规范落实到翻译公司,可以具体化为:
上一篇:现代翻译服务业市场解决方案
下一篇:国家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