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5800997

口译教学师资培训的几点感悟

2021-05-20 14:01:28   来源:网络    点击:


    2009727日至810日,中国翻译协会与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翻译及语言学院合作,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办了2009高等院校本科翻译师资培训班。本次翻译师资培训分为笔译和口译两部分,分班和合班授课相结合,笔者有幸参加了口译部分的精彩培训,感觉收益颇多,在这里想与读者分享一下培训中获得的一些启示。
    在笔者看来,口译班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培训项目对现阶段高校口译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精确诊断。近年来,在高校从事口译教学的不少老师并未接受过系统的翻译师资培训,口译实战经验欠缺,对具体的口译技能以及基于技能的教学方法不甚明了,在日常教学中存在教学理念不清、“定位”不准、课程管理缺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单一,以及考核评估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制定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TOT(Training of Trainers)计划来加强高校口译师资队伍的能力建设。(任文,2009) 其次,本次培训课程在设计方面体现了“以过程为基础”的原则,可操作性强。整个口译培训计划包括“技能”、“教学法”和“理论研究”三大模块,旨在建立一种“操作性较强的翻译教学规范”,使翻译教师们可以正确认识和掌握翻译的“认知过程”、“技能”和“训练方法”,提高翻译教学的“系统性、专业性”,(鲍川运,2009) 同时也为教师们以后从事口译研究,特别是口译教学研究打下一定基础。

    口译班正是在科学系统的TOT设计理念指导下,集合国内外在口译实践、教学和研究方面造诣突出的专家学者对三大模块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讲授。各个模块的授课教师各司其职,挥其所长,“教”“学”互动,精彩纷呈,为热情高涨的学员们奉献了一个难忘的“学习假期”。

(1)         技能培训,重点突出

    口 译是一种特殊的专家技能(expertise),而这种专家技能又是由各个小的亚技能(sub-skills)组成,如听力感知、信息理解、记忆与提取、译语表达、认知补充等。(Moser-Mercer, et al. 1994)担任技能部分授课的老师们来自美国、欧洲和国内顶尖的高级翻译学院,很多都是国际会议译员协会(AIIC)的成员,。他们根据自身丰富的口译实践和教学经验,将口译中最重要的技巧,如原语听辩、短期记忆、口译笔记、无笔记交传、笔记长交传、数字口译、演讲与表达、视译、同声传译等,按照口译认知过程的先易后难顺序,给培训学员进行了全面讲解,并且对信息视觉化和组块化、抓取信息重点、逻辑分析、笔记原则、顺句推动、 灵活表达等难点问题进行了突出强化。除了口译方面的单独技能练习外,中国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黄友义在合班课中对中译外的问题现状和指导原则的探讨也给学员们的口笔译实践带来了很多启发,如中译外应该“分门别类,不同处理”,“党政文件,以忠实原文为主”,“新闻报道以让人看得懂,听得明白为主”,“书名、文章名,应力求新颖、吸引人”,“文化生活,转换角色,力求轻松愉快”,“文学小说,则应具备两种文化环境的生活经验”;中译外没有捷径可走,译员需要“反复实践,反复推敲”,“内知国情,外晓世界”(口译培训课堂笔记)等等,令人印象深刻。




(2) 教学探讨,系统新颖


    在教学法板块,教授们从口译教学的总体目标、大纲要求、课程设计、技能设定、培训策略、教学评估等环节进行了系统讲解。令人耳目一新的部分是来自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陈瑞清博士的“语料库在汉英翻译及教学中的使用”。老师通过现场演示语料库技术在口笔译实践、教学和研究中的具体操作方法,让学员们对这一以新技术为基础的教学和研究手段有了基本的认识。教学法板块的老师们大体遵照了口译教学中最为成熟的两大过程范式:一是由巴黎高翻提出的释意三角模型,即 1)从原语到译语的口译活动形成一个三角形;2)从原语到译语的直线翻译叫做转码”(transcoding),原语-转码-译语构成三角的底边;3)从原语到译语的折线翻译叫做释意”(making sense),原语-释意-译语构成三角的腰边。(Seleskovitch & Lederer1989:168) Seleskovitch认为释意”(1978:336)有意识的认知努力,意义由语言意义加认知补充(知识)构成,而且释意需要去除原语语言外壳de-verbaliztion)的干扰。因此,释意会比依靠几乎是自动化条件反射的转码更耗精力与时间,但达到的交际效果是生成了更加自然、地道和准确的译语,因此,释义是比转码更好的翻译策略,口译培训的要点之一就是纠正学生的转码倾向。(Seleskovitch & Lederer1989:75) 二是法国口译理论专家Daniel Gile1995162-178)提出的精力分配模式”, 即要保证翻译的顺利进行,交传译员要在第一阶段的听力与分析、笔记、短期记忆和协调以及第二阶段的回忆信息、读取笔记和译语产出方面的能力要大于或等于翻译任务的需求,而同传译员在听力与分析、记忆、产出和协调方面的能力要大于或等于翻译任务的需求。尽管目前人们对这两大范式存有不同看法,但它们对口译教学的启示作用是无庸讳言的。


(3)理论研究,操作性强

    除了详细而生动的技能和教学模块,很多培训学员也是相当期待在最后出现的“理论大餐”。从效果来说,这个模块让那些有志于进行口译研究的高校教师们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理论研究”板块聚集了目前国内口译研究领域最主要的专家:北京语言大学刘和平教授首先进行了口译教学研究理论的概述;接下来四川大学的任文教授给学员们系统地讲解了做口译研究的方法与步骤,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如何选择口译研究题目/提出研究问题、确定研究目的、设计研究方法、收集分析数据,并最终得出研究结果,深入浅出,颇具启发性。广西大学大学的宋亚菲教授探讨了口译认知研究中的右脑开发问题,厦门大学的陈菁教授从厦大口译培训模式分析了口译课程设计和评估的要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蔡小红老师介绍了她及其团队开发的口译评估体系以及为学生自主使用的口译学习和网上评估系统。此外,在刘和平教授的召集下,国内已经完成口译博士论文的学者们也跟口译班的学员们进行了座谈,介绍了各自的研究领域及科研心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和平教授提前让学员们就各自关心的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方案或问题,在理论板块的最后再将问题进行分门别类,逐个解答,让许多学员感觉豁然开朗。可以说,整个理论模块的设计让学员们感悟颇深,如研究课题要有意义,有可操作性,研究方法要得当,大的研究课题需要建立研究团队,合作分工开展等,让正在进行或是即将涉足口译研究的学员们获益匪浅。

结语

    2009高等院校本科翻译师资培训班名师授课名不虚传,学员热情高涨参与性强,效果很好,给目前欣欣向荣、但又充满了问题与困惑的国内高校翻译教学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期待这样的师资培训可以定期、持续地举办,给中国翻译教育的新生力量以更多的培育和浇灌。
本站内容均网络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来电我们将及时处理!
标签:环球语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