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5800997

中国外交翻译女神张璐,如何成为总理的“御用翻译”?

2021-05-19 11:28:15   来源:网络    点击:



有一句俗话是这么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有的成功,均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与反复锻炼,才能获得的。

就像前些阵子“走红”网络的华夏外交部美女翻译张璐,有人质疑她,明明不是出自翻译相关专业,且年纪轻轻,又为什么可以成为一国总理的“御用翻译”?

其实理由很简单,因为张璐足够刻苦和勤奋,她用数十年中不懈奋斗拼搏所流下的汗水换来了她今天抵达的“高度”与获取的“成就”。

张璐的人生故事,是振奋人心,容易挑起人们心中沸腾热血的故事,也是令人受益匪浅的故事。那么,她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

01,从平凡走向不平凡:没有谁的成功是随随便便就能实现的

1977年,张璐出生在济南一户无比寻常的家庭。她的父亲是一名铁道工作者,母亲则是一名医生。

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没有让张璐变得懒惰,反而令她早早明白一个道理:不努力就什么也得不到。

她对学习的热爱在同龄人里显得很特别,别的小孩子尚处于爱疯爱闹的阶段,张璐已学会自己规划学习安排,主动坐到书桌前完成作业、预习功课。她的成绩自小学起,便一直位列前茅,是受老师喜欢、同学佩服的优等生。

1990年,张璐成为甸柳二中一名学生。同学李志刚与张璐算是“熟交”,不只小学和张璐同班,初中同样分到了一个班级。


他回忆那时的张璐,说:“她一直是班上很‘洋气’的女生,梳着齐刘海,看起来特别乖。”

但张璐绝非众人印象里那种只懂学习,不理外物的“书呆子”。她的性子里自带一股“灵气”,组织能力非常优秀,担任班长同时,兼任英语课代表,常常获得市级优秀学生干部的表彰。

偶尔,学校组织大型文娱活动,歌喉不错的张璐还会充当领唱角色。因她的综合素质能力特别出色,且学习成绩优异,初三那年,张璐被保送到实验中学读书。

高中阶段,张璐依旧是班级乃至年级的“风云人物”。同学们对她的印象,除却她的长相出众外,多数和她的英文天赋有关。

英语课上,老师偶尔会叫朗诵标准的同学起立阅读范文,每一次,张璐都是首选对象。业余时间,她则十分喜欢捧着英文报纸和英文杂志埋头苦读,加强自己的英文能力。


张璐高中的班主任后来告诉采访者,张璐几乎连任学期标兵,看上去稳重又秀气。她是班上的团支书,在同学中极有“威望”,哪怕是男孩子,也愿意“听”她的话。

1996年,张璐考入外交学院,读国际法。4年后,学成毕业的张璐毫不犹豫报考外交部翻译室,并成功被录取。随后,她暂别华夏,远渡重洋到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学外交专业,取得硕士学位。

“半路出家”,跨专业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但一直极具韧性的张璐没有被困难吓跑。相反,她愈加勤奋刻苦,不停赶超别人,让自己可以在这个陌生的行业中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2007年,外长李肇星答记者问会议是张璐作为新生代翻译的首次亮相,那一年她刚刚而立。没有人知道,为了走到这一位置,平凡的张璐究竟做出多少努力,才拥有如此不平凡的成绩。


外交部翻译室的“生存法则”相当残酷。别的部门,弱者或许仅是“降级”,可在翻译室,弱者唯有一个“下场”,即淘汰出局。要想一直待在翻译室,就必须不顾一切往前冲。

张璐每天早早起床,反复练习枯燥的听力、口译和笔译。外交翻译学员硬性要求掌握的外语基本功、领悟力、抗压能力等,她全部都要从零开始,一点一点踩着汗水向上“攀爬”。

与此同时,张璐还要参加一个特别考核环节:翻译室的旁听制度。

新生学员在老前辈面前按照正规翻译流程将考核内容完整展现,再由老前辈一针见血指出新生学员“工作”中的优缺点。

偶尔,“恶趣味”的考官会放送一些难以在短时间听懂,音效杂乱的内容,叫考核学员“苦不堪言”。

所幸张璐凭着坚韧心性、不服输的精神以及勤勉求胜的信念坚持下来,成功走到旁人羡慕和渴望的胜利彼岸。


02,翻译工作从不简单:准确传达远比外行人想象中更加艰难

2008年,一场重大地震灾害在华夏境内发生,一瞬间吸引来自全球的目光和关心。张璐与同事们担负起国新办每天举办的对外新闻发布会议的翻译工作,非常辛苦。

次年,时任国家总理到欧洲4国访问,参加达沃斯论坛,慢慢崭露头角的张璐一路随行,负责随身翻译工作。

似乎正是从此时起,人们就时常可以在温总理身边见到那名梳着干练短发,身穿深色西装和宝蓝衬衫的优雅女翻译官。

她的态度专注认真,言语简练准确,叫人不自觉留下深刻印象,对她心生好感。偶尔,冷面的女翻译稍稍露出一抹浅淡笑容,更会给她增添一股无法言喻的独特魅力与亲和力。

人们开始下意识探究这位“神秘”女翻译,发现她的年纪竟不足4旬,还是一位新生翻译。


质疑的声音渐渐浮现,置身“舆论旋涡”的张璐却一如往昔,把所有庞杂的声音摒除在自己的世界以外,继续故我地工作、学习。

外行人不知道翻译工作到底多么困难,张璐则用努力和进取向世界一次又一次宣告中国的汉语是怎样优美动听。

她很清楚,外交翻译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工作,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对外态度和立场,一定要严谨再严谨,时刻保持着敬畏之心。

在参加总理对外记者会前,张璐总会提前做大量充足的准备。她知道温总理非常喜欢引用中国古典诗词,就经常自行摘取一些经典语句进行翻译训练。

每年年初,张璐皆会整理温总理前一年的讲话,从中摸寻总理说话的习惯,争取让自己的翻译更贴近总理的语境。


外国记者擅长提出刁钻问题,张璐一遍又一遍翻阅会议性质、内容,试图站在他们的角度,用他们的思维做出一个又一个不一样的方案,避免“意外”发生。

每天下班回家,无论多晚,张璐都会按时找到BBC、CNN等播报内容,一边认真聆听,一边仔细写笔记。

然后再看看《环球时报》、《参考消息》上的时讯,确保自己能一直不断汲取新知识。她告诉自己,外交翻译不仅需要强硬出色的专业素养,也需要培养强悍的政治敏感性。

正如挂在外交人员口上的那句话,外交领域从无小事。

有一回,温总理在答复台湾记者关于两岸问题的提问时,引用了一句出自《左传》的“虽有小忿,不废懿亲”,给张璐的翻译工作带来小小麻烦。


因为原句里的“忿”字与英文单词中的“愤怒”或者“争执”意思相近,倘若贸然使用它们之一,则可能会给本就敏感的两岸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基础功底扎实的张璐没有慌乱,用如故平稳的语气轻轻吐出寓意“分歧”的中性英文词,完美消弭一场或许发生的翻译事故,令人佩服不已。

外交翻译,并不是某些人认为那样,都有“翻译剧本”,只需提前完成翻译稿件,再当堂背诵出来即可。它更多考验的是翻译人员的临场发挥能力,随机应变就是他们的“家常便饭”。

因而,翻译人员根本不可能“原地踏步”,满足现状的心态只会让他们被迅速“淘汰”。在此一方面,张璐即是非常典型的正面范例。


03,眼前的高峰非唯一:只有永不停歇地奔跑前行才会更优秀

张璐的“一战成名”是在某次总理和外宾的谈话中。儒雅的总理缓缓说出那句出自《离骚》的著名词句“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聚焦张璐身上。

张璐未曾慌张,她平静地看向等待翻译的外宾,告诉他总理刚刚说得是“我遵循自己心内的想法,哪怕要死千次亦不会后悔”。

众所周知,中国古文里的“九死”并非“死九次”的意思,张璐巧妙用“死千次”代替干巴巴的原句翻译,既传神,又保留了英文用语习惯,实在“高招”。

于张璐而言,她之所以可以这般“思绪灵活”,其实全靠平时积累和反复锻炼。

她要求自己像一块海绵一样,永无休止地“奔跑”在吸收“水分”的道路,不允许自己满足眼前“高山”,为自己设定一个又一个看似难以翻越的目标,鞭策着自己永远朝着更优秀的方向努力着。


有一次,张璐参加一场外国专家活动,负责为一位经济学领导当翻译。

她本以为这位领导会和另外一名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项的“大佬”聊经济相关话题,谁知两人一直围绕哲学展开讨论,并延伸到一些冷门的哲学家及哲学思想上,令张璐“手足无措”,深恨自己为何没能涉猎更全面的知识领域。

张璐一直是这样一个姑娘,挫折无法“折断”她的进取心,反而会变成她拼搏的动力。

在张璐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一个从微末走向“巅峰”的人最显著的特性,即永不熄灭的学习热情和进步渴望。

诸如张璐一样的“成功人士”,完美地诠释了那句名言:天才的成功是百分之一的天赋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共同组成的。

成功,不能一蹴而就,日复一日的刻苦努力才会把你“推”到人生顶端,不信?你可以亲身尝试一番。

本站内容均网络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来电我们将及时处理!
标签:翻译 英语翻译 论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