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5800997

心得:8 年骨科 SCI 杂志征途—从 author 到 guest editor

2015-05-21 14:47:48   来源:网络    点击:


【编者按】本文作者王海强,现为陕西省西安市西京医院脊柱外科副教授,医学博士,从事骨科临床工作 15 年。第四军医大学首批本科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二届西京十佳青年,西京青年英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行评议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

曾赴香港大学矫形与创伤外科学系、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Princess Alexrandra Hospital 脊柱外科研修。SCI 杂志 Current 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 的 Guest Editor;PLoS One,Eur Spine J,Sci World J,Connective Tissue Res 审稿人。

 

近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本专业国际高水平 SCI 英文期刊上发表了论文 24 篇(影响因子 7 分以上 2 篇),影响因子合计为 65。值得一提的是,2011 年发表在 J Pathology 上的文章,截止目前已被 J Clin Invest,Mol Cell, Nucleic Acids Res, Oncotarget, Clin Exp Pharmacol P, Mol Pharmaceut 等权威杂志引用 40 余次。

2014 年参编国际英文原版专著《The Cervical Spine》。副主编国际骨科名著《骨科检查评估》专著,参编《坎贝尔骨科手术学》、《AO 脊柱手册》、《运动医学分册》专著。获国家发明专利 1 项,实用新型专利 6 项,国家版权局授予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3 项。

以下内容,未经同意,严禁转载。

随着 2015 年新年的到来,我作为丁香园的一名兼职编辑,同时也是国内知名高校大医院的外科医生,受骨科频道版主的邀请,对骨科 SCI 杂志的心得作一总结。

从自己的第一篇 SCI 文章发表,至今 8 年,已累计发表 SCI 文章 25 篇(第一或通讯作者);而我自己,从最初的 author,成长为今天 Eur Spine J,PLoS One,Connective Tissue Res,Sci World J,J Orthop Surg Res 等杂志的 reviewer,成长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Curr Stem Cell Res T 杂志的 guest editor,并获得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 7 项。

我愿将我的心得体会写出来,分享给在 SCI、国科金及临床与科研征途中奋进的研究生们、同道们,希望大家端正身心,奋发向上,天道酬勤,与君共勉!

回顾自己这些年来的成长历程,与丁香园论坛(外文杂志投稿和交流板块)密不可分,与身边科室老师们的感召及榜样力量密不可分,与国内外同道的支持与帮助密不可分,与所辅导的研究生、指导的本科生的支持密不可分,当然也有自身的一点点努力。

2007 年时,作为一名骨科临床工作多年的高年资医生,习惯了当年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发表中华牌杂志即为 top 的思惟,对 SCI 杂志是啥东东,一窍不通。基于自己当年英语很优秀的底子,我想别人能做到的,我一定能做到。利用业余时间,着手写出自己的第一篇 SCI,以现在的写作水平,当年的写作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虚心找人修改,并一点一滴学习投稿系统如何投稿(现在对此比较精到,目前集 SCI 投稿、审稿、编辑于一身的系统多为 Editorial Manager 或 ScholarOne),完成了 J Pediatric Orthop 的投稿,1 个月后 major revision,认真并逐字修改,特别是对每个 reviewer 提出的问题,都礼貌的加以回复,修回后很快 minor revision,再次修回即接受。接受函中,Editor 特别提到,我们的 article 对该领域是个重要的 contribution。

在当年,为科室为数不多的 SCI 文章,还是比较激动,当年的奖励政策可是 1 分不少大洋啊,不像现在,5 分以上才有奖励。发过几篇 1、2 分的 SCI 杂志后,开始关注 5 分的瓶颈,怎奈骨科类的 SCI 杂志分值普遍偏低,临床类的很难突破,只有朝高精尖的分子及基因方向努力。

2008 年考博,以总分第一、英语 70 多分的成绩考取博士,之后又蒙老师恩泽,出得国门,在国外,静下心来,潜心思考。白天参观手术,晚上简单吃过饭后,即到学习室,下载、阅读了相关文献,现在回想起来,阅读的文献也有一、二百篇吧,对自己的研究领域之研究现状了然于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会了 Endnote 的使用,方便的管理了参考文献(这一点很重要,写作时可以做到边写边 insert 文献,需要改投杂志,只需简单切换一下 style 即可)。

回国后,与基础研究的好朋友深入探讨,大冬天,一起散步,探讨,总算有了好的起点很高的切入点,第一次撰写国科金青年基金并一举拿下。带领一名博士、一名硕士,每天早上碰头商量,总结。

比对能做芯片的、可信度高的公司,收集图片、分析数据,辛苦的完成整体实验,选杂志、投递、被拒、再改、再投、再次被拒(此过程经历了大半年),终于、终于盼到了 7 分多的杂志 major revision,抓住此机会,认真、点对点的回复 reviewer,引用文献支持自己的回复,reply letter 长于文章的长度,修回后很快迎来了 Accept。

对我自身,是个 breakthrough,该过程,虽然历尽艰辛,但值得回味,毕竟自己不曾虚度三年博士时间。记得 Ann Rheum Dis 历时 3 个月而据稿,记得 Arthritis Rheum 历时 3 个月而据稿,一次次,算作磨练吧。幸好有老母亲和妻子的理解与支持,让我一次次坚强的熬过来。

作为外科医生,体会深刻,手术还是很 happy,虽然有风险,但手术完一台,即完一台。而科研,文章不发出来,该研究即不算结束。不论外科医生,还是科研工作者,要做到精到,实属不易。

该文章发表后,有段时间休整,适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推出了青年 - 面上延续项目(真是天道酬勤),我凭借多篇 SCI 获得了首批青年 - 面上延续项目资助(因果不虚,有付出的因,才有收获的果)。

之后继续奋发向上,辅导研究生、指导本科生发表 SCI,全程指点他们如何投、如何回复审稿人等,并将自己总结的相关 SCI 杂志加以分类,创立了 SCI 智能选刊系统软件并获得了国家版权局授与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多个 SCI 杂志发来邮件,邀请我作 guest editor,选择了一个比较感兴趣的,接近 3 分,投过去 CV 及 publication list,获得 approval。

目前已邀请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士等多名 PI 为该 issue 撰稿,即将完成该 issue 的组稿工作。并研发了多项专利,多为骨科创新手术器械,我想与同道们分享的是,抱着为患者减轻痛苦的心愿,真的会有很多好的想法。

值此 2015 年新年来临之际,我将上述心得奉献给有志于为科研、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同道们,奉献给在征途不同阶段的同道们,希望各位同道皆能静下心来,认真、踏实的学习,定能有所建树,也乐于为大家排疑解惑。

本站内容均网络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来电我们将及时处理!
标签: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