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9 10:23:26 来源:网络 点击:
回溯到那个中国人不懂外语、外国人也不懂中文的时期,想想中外友人碰面面面相觑时的尴尬场景,我们不得不问,那时的他们是如何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呢?其实正如你所猜测的那样,最开始的跨语种沟通很大程度上还是靠着最笨的方法——肢体比划。
比如外国人指着苹果说“apple”,我们就知道这个发音是“苹果”的意思;外国人点头说“yes”,我们就知道这个发音原来是“是”的意思。就这样,人们运用比划之类的手语、肢体语言理解到了基本词汇,再理解到用这些词汇创造出来的语句;如此由单词到语句,由简单到复杂,由最基础的模糊猜测到后来的准确理解、认知,再到深入分析、思考,进行差异化的辨识,经过长期的积累与打磨,才建立起了如今的知识标准与翻译体系。
知识标准与翻译体系的形成,为翻译界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历史上经历的几次较为著名的翻译浪潮分别是“东汉至唐宋时期的佛经翻译浪潮”、“明末清初时期的科技翻译浪潮”、“鸦片战争后的西学翻译浪潮”(也称作“著名的爱国翻译浪潮”)。无论哪一次浪潮,它们都有着一个显著的共同点——都是文化需求的产物,并以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推进着历史的进程!
如今,信息科学技术的变革和创新不断引领并推动着社会时代的进步,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惊喜和可能。其中,尤以BAT为首的“互联网+”战略布局为甚。例如“互联网+集市”等于淘宝,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便捷购物;“互联网+交通”等于滴滴打车,再也不用站在路边等到花儿都谢了都拦不到车; “互联网+传统旅行社”等于去哪儿、阿里去啊,在线选择旅游出行线路和优惠套餐; “互联网+银行柜台”等于支付宝,在线支付转账一键搞定,再也不用去银行柜台排长队……这些已深深融入生活细枝末节的产品、平台或概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仅是概念中的创想或网络中的热词,“互联网+”已悄然潜入我们的生活中,成为了现实。
随着时代的变更,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需求增强了,跨国交流日益频繁,作为人类跨种族、跨国界沟通的重要媒介,“翻译”又如何逃脱得了被洗礼的命运呢?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翻译界即将迎来怎样的变革?
是时候来谈谈翻译界的未来了。
“互联网+“首先带来的,是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作用与地位上的双重提升。简单点说,国际会议活动需要翻译、谈全球生意需要翻译、出国旅游需要翻译、海外购物需要翻译、跨国交友需要翻译、打游戏追美剧需要翻译……人们对于翻译需求的更加多元化及碎片化,使得翻译不能再如以往那样笨重地反应,而是必须变得灵敏!
“互联网+“时代,只有快速与智能化反应,才能匹配新的市场的需求。为此,各大语言服务商在模式、平台及产品上都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尝试及创新。 以主打即时通讯翻译服务的微软Skype Translator为例,它在即时通讯功能的基础上对实时翻译服务进行了优化,基于互联网大数据背景,通过数据挖掘、语言模型、翻译模型、解码各个方面的实验,将语音识别与机器翻译进行了有机整合,实现自动转化语言的功能。再看看主打机器翻译工具的谷歌翻译,也不再满足于提供简单的查词、语法查询等功能了,如今,它还提供文本、图片及语音翻译,让翻译动作变得更加便捷与智能了。
虽然,机器翻译的不断升级和优化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大优化了翻译体验。但,机器翻译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依然是微软、谷歌以及众多主打机器翻译的服务商难以解决的痛。
以“互联网+语言”为发力点的语联网则开辟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与谷歌、微软在翻译阵地上所采取的战略不同之处是,语联网还致力于优化“人工翻译“,从提升人工及机器的综合产能着手优化用户体验,而不仅仅单纯依赖机器。它将提供语言翻译服务能力的资源方有机整合,通过专业化的信息处理、云数据计算、多语转化和社会化网络(SNS)为市场需求方提供多样化的专业服务。除了为企事业机构提供大型语言服务支持,近期,它还关注到了大众市场——碎片化的翻译需求。据了解,其正在着手打造系列适用于大众市场的翻译APP,旨在为市场上的个人需求方及语言爱好者提供移动端的即时服务。
除了对“人工翻译”重视度的回归,近年来,翻译界还在社交等领域进行着各种探索与尝试,对于我们而言,这无疑是个重大利好消息。
时代从不会停止它进步的步伐,正如我们生命中的时间与经历,消耗掉了时间却换不来经验与收获,生活便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翻译界的命运亦是如此。无论未来怎样,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总是不会错的。
此文是经过北京环球语翼翻译公司人员整理发布。
下一篇:翻译告别“粗糙时代”仍有功课要补